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。《摆脱贫困》一书摘录了早在20多年前习近平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,有关“正确认识脱贫致富和建设精神文明的关系”的论断,书中提出:真正的社会主义不能仅仅理解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,还必须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。
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,不仅是人人“仓廪实衣食足”的物质生活,还向往个个“知礼节知荣辱”的社会风气。
201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,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。他强调,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,不仅要在物质上强大起来,而且要在精神上强大起来。
同年8月,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更加鲜明地指出:“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,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,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,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。”
谆谆善诱,言犹在耳。精神文明建设在国家整体战略中的地位,以及在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中的作用不言而喻——
全面建成小康社会,离不开精神文化生活的小康。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,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要得以满足,让百姓过上真正“双丰收”的好日子。
全面深化改革,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全党要坚定改革信心,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、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”。
全面依法治国,离不开崇德向善的正能量。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,“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,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,把他律和自律紧密结合起来,做到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、相互促进”。
全面从严治党,打铁还需自身硬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指出:“思想教育要突出重点,加强党性和道德教育,引导党员、干部坚定理想信念,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。”
青海省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办公室关于国庆节、党的二十大期间做好维护正常医患关系的通知
2022-09-26
2022-08-26
2022-08-18
2022-08-15
2022-08-12
青海省医药卫生学会
联合办公室
主办:青海省医药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青ICP备12000824号 | 青公网安备 63010302000327号
地址:青海省西宁市南川西路69号 邮编:8100000
技术支持:兰州盛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话:0931-8446001
12348青海法网
客户端二维码